(YMG全媒体记者 盖鹏)夏天炎炎,当咱们忙着消暑时,不法分子也在“蹭”着高温热度创新欺诈套路,稍不留心就或许堕入圈套。下面是两起近期产生的典型事例,请我们看清欺诈手段。
6月15日,栖霞市民刘先生接到一个自称“跨境电子商务”客服的生疏电话,对方称了解到刘先生正在开设网店,便提出可认为其网店“引流”。
对方许诺购买其供给的“产品”,并把“产品”在自己的网店进行上架,就可以得到流量和原价返还购物款。在“客服”的引导下,刘先生用1200元购买了“产品”,随后对方以系统故障、充值押金等理由持续要求其充值,刘先生意识到或许上当,赶忙报了警。
警方提示:欺诈分子瞄准急需流量的网店店东,打着高额返现的幌子进行欺诈,声称轻松推流、收费廉价,店东一旦参加,就或许被诱导进行大额充值,终究遭受财产损失。
近来,栖霞市李先生在网上处理借款期间,对方以李先生评分缺乏为由,让李先生先交钱进步评分。李先生依照对方要求,先后经过银行APP向对方数字钱包转账2万余元,随后意识到上圈套,赶忙报了警。
警方提示:莫轻信所谓的“”“低息借款”“免息借款”等广告,借款请找正规金融机构。正规借款不需要提早交费,但凡借款前要求转账的都是欺诈!